牧者之聲 - 2024年4月20日

「共享愛筵」

       早期的教會,信徒守聖餐的時候會一同有聚餐,以建立在主裏彼此的友誼。這些聚餐強調因著主救贖的愛,信徒得被建立成為彼此相愛的群體,故稱之為「愛筵」(參徒二46;猶12)根據聖經學者赫爾曼Ÿ維爾德曼(Herman Veldman),早期教會在聚會中,先有神話語向所有人宣講,然後信徒留下,共進愛筵,享受弟兄姊妹各自帶來的食物,並有向神禱告和感謝的時間,最後便同守聖餐。維爾德曼所提到的聚會形式只是概括的情況而不是絕對的禮儀程序。在主後100至250年,信徒將聖餐和愛筵分開。時至今天,一般的教會有聚餐,同樣有著建立信徒彼此相愛的意義,而有一些宗派,則以不同的形式,彷效早期教會舉辦「愛筵」。

       教會在四月份開始,每逢聖餐週舉辦愛筵,也有著同樣的意義,讓弟兄姊妹彼此認識,建立友誼,但不著重禮儀上的形式。若日後教會有需要,我們也可在聖餐週以外的聚會中舉辦聚餐,也是帶著同樣的意義進行。

       在哥林多的教會,「愛筵」和聖餐大概是在晚上進行。但本來應是表達彼此相愛的筵席,卻因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分門結黨,並有社會階級的分歧,以至聚會是有損無益。保羅強調聖餐是記念主耶穌為我們的罪被釘身十架,捨棄自己的身體,流出寶血,定立新約,並在第三天復活。信靠主的人,罪得赦免,並與其他信徒成為蒙救贖的合一群體。當我們同守聖餐,一方面記念主救贖的大愛而感謝神,並期盼主的再來,與我們共享天國的筵席,得著永遠的榮耀;而另一方面,學習愛護弟兄姊妹,彼此同心合一,為主作工。保羅提醒信徒說:「我們所祝謝的杯,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?我們所擘開的餅,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?因為餅只是一個,我們雖然人多,仍是一體,我們同享一個餅。」(林前十16-17)

       保羅斥責當時的富有信徒在愛筵中享受自己的豐富美食,卻不與貧窮的信徒分享,也不等候他們而先吃;貧窮的信徒往往工時長,未能早點參與愛筵。在教會我們雖然有著在文化、教育、經濟上不同的背景,又或性格上的不同,我們可在主裏一同學習彼此建立,彼此相愛。

       感恩不少弟兄姊妹願意出席愛筵,也有一些弟兄姊妹願意在當中服侍,例如協助弟兄姊妹拿取食物,也有親自預備或購買美食。我為此而感謝主,願主祝福我們的愛筵。

朱卓慈

2024年4月20日

 
更新日期 : 2024/04/20